两道“令箭”限包装
8月26日,继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国家质检总局等5部委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月饼包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通知》之后,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司长邸建凯透露,国务院法制办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邸建凯在“适度包装、节约资源”社会倡议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还介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一些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但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目前,有关部门除抓紧出台《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外,国家质检总局也在抓紧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要求》国家标准。
一月之内,两道令箭,可见政府部门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重视。对于商品的过度包装,消费者存在两种看法:一是认为这样昂贵的包装会增加城市垃圾;第二种认为购买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实惠,但对于送礼的人来说脸上有了面子。而选择这样的商品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办法:如果是自己或家里人使用,有没有漂亮的包装根本无所谓;如果是当做礼品送人,包装的确需要精美、气派。专家建议:未来的《条例》应以引导消费者选择简单包装为宜;同时,《条例》应在加大对生产者生产豪华包装商品的经济制裁、建立回收责任机制等方面增加内容。
生物燃油遇“粮坎”
在面对一些人称作粮食危机的今天,印度尼西亚顶风而上,计划在今年10月实施一项法案,要求生产企业在能源消耗中使用生物燃油的比例至少达到2.5%,以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各国应减少使用生物燃料来应对目前可能继续上涨的粮食价格。今年5月英国《卫报》刊登的一份世界银行报告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中生物燃料占了75%的比重。报告认为,美欧对生物燃料的推动已经对粮食的供给和价格造成了迄今最为严重的冲击。去年底,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美国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欧盟也宣布希望在2020年前用生物燃料代替10%的运输用燃料。
目前,随着粮价的不断上涨,人们对生物燃料的态度已经从几年前的狂热转为质疑,甚至公开指责。今年5月初,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墨西哥访问期间表示,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粮价和油价飙升问题,对生物燃油推广应予以适当限制。去年5月联合国《可持续能源:决策者框架》的报告也指出,生物能源的迅速发展可能导致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影响生物多样性,还可能引发乱砍滥伐森林,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给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业内人士认为,要使生物燃油健康持续发展,应当根据国情,利用沙荒地、盐碱地、山坡地等边际性土地,合理选育和科学种植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能源植物,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法,建设规模化原料供应基地,并组织力量重点创新发展以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节衣缩食”图发展
2008年第15期,《中国企业家》杂志,其封面以醒目的大字号“消失的浙商”为题,以曾经是浙江安防行业龙头的南望集团为解剖标本,综合报道了浙江一些企业面临的破产困境。在今年8月8日的一次会议上,《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还坦言:“岂止是浙江中小企业,苏商、粤商、闽商中的许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破产的厄运。以浙江南望、飞跃为代表的大批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危机,当令企业家和管理层共同反思。”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显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破产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也有一些高技术、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也因为资金链断裂、相关方出现危机而陷入困境。而且,这些中小企业的破产也直接波及到了一些大企业。如何度过这个“冬天”,许多企业开始了“节衣缩食”过日子。笔者了解到,紧缩开支、减少管理和营销成本,已成为眼下大多数企业应付经济压力的现实选择。如“抠”宣传推广费用、减缓扩张步伐、减少子品牌数量等。一些专家则表示,国家每一次宏观调控其实都是向大企业集中的,小企业死了不是一件坏事,那些质量不高、生产能力弱的小企业被淘汰是很自然的,这样才能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中国质量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