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承办:北京中质信信用评价中心 你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信用网!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企业服务 政策法规 信用评价 质监公告 在线申报 联系我们
关于开展“AAA级信用企业”信用评级的通知
•  收款户名变更通知!     [2016-4-21]      •  热烈祝贺本网成功改版后正式使用     [2016-3-1]      •  关于本中心名称变更的通告!     [2016-3-1]      •  关于开展“AAA级信用企业”信用评级的通知     [2021-1-2]      •  创新专利培训通知     [2011-9-19]     
首页 > 新闻资讯 > 质检要闻
健全检验方法标准体系 加快技术法规建设
[更新:2008-7-4]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健全检验方法标准体系 加快技术法规建设 ——访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第一届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纪正昆 □ 本报记者 刘伊婷/文 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检标委”)将于7月5日成立。近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第一届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纪正昆就检标委筹备、建立的有关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问:成立检标委有什么背景?对于产品质量监督有什么意义? 答:我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标准水平不高,重要产品检验方法存在一定缺失,尤其是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开发存在明显不足,新检验方法的标准化进程较为缓慢,这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检验方法标准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筹备成立检标委,加强检验方法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修订,着力解决这些质量监管中的重大问题和急需项目,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化进程,争取将更多、更好的快速检测方法实现标准化,使方便、快捷、使用性强的快速检测技术用于质量监管检验,从而提高标准的检验水平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 问: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检标委的组成情况? 答:根据检标委的工作性质和宗旨,检标委由检验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认证机构、政府组织、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选派的专家组成,每届委员任期5年。检标委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秘书处设在中国质检协会中检华纳质量技术中心,具体负责检标委的日常工作。第一届委员会由73名委员组成,汇集了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检验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很强的权威性。 问:检标委成立之后,将开展哪些工作任务?以何种方式开展工作? 答:按照国家标准委的统一规划,检标委将组织有关单位及专家大力推进重点监管产品检验方法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主要将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紧紧围绕涉及质量安全、卫生、环保、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抓紧制定一批目前质量监管工作中缺失和急需的检验方法标准。二是加强科研,不断提高检验方法科学水平,系统分析当前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重点攻关,解决目前制约质量监督和检验检测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瓶颈问题。三是积极关注和研究国内和国际产品标准发展趋势和动态,为全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有力的检验和技术服务。 问:检标委的工作范围覆盖哪些领域的产品?如何分门别类地开展工作? 答:检标委主要负责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的技术归口工作。重点产品主要是指纳入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的660多种产品,涵盖了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重大装备等多方面的产品。考虑其量大面广,检标委根据检验标准内在特征和产品检验的具体特点,对其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梳理,有重点地制定、修订一批检验方法标准,形成立体式的检验方法框架结构,使每个检验方法标准在立体框架中都能清晰地找到相应的位置,提高产品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计划性。 问:检标委是否会根据当前质量监管现状和社会需求,来调整工作重点? 答:检标委的中心任务就是为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服务。所以,首先要将一批缺失、急需的产品检验方法标准作为第一届检标委当前的工作重点。同时,对急需的检验方法标准,检标委将提供一个“快速通道”,迅速组织技术专家展开研究,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标准,满足质量监管的现实要求。检标委还将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开展标准技术研究工作。 问:检标委工作将遵循怎样的工作原则? 答:检标委所做的各项工作,将遵循“科学、客观、严谨、公正、协调”原则:一要科学,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标准水平,通过科研来形成标准,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保证科研结果的准确率和精确度;二要客观,尊重事实,全面地看待问题,客观地表述专家提出的有效观点;三要严谨,以检测为基础,以数据作判断,运用比较法研究、论证,做到用数据说话;四要公正,首先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是小集团、小部门的利益;五要注意与其他标委会的关系,做到统筹安排、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同时,不搞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注意统一、整合检验方法。《中国质量报》
【首页】  【返回】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服务条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广东站

Copyright.(c) 2001-2020 www.china12365.com All .rights. Resened. 中国质量信用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7088号-1
武汉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