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机构抗震救灾大型系列专题报道之九大爱,在抗震救灾中迸发 ——上海检验检疫局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亲切看望上海队同志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为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上海分队授旗 上海局卫生防疫队员们克服困难战斗在灾区防疫第一线 上海局防疫队员为村民讲解卫生防疫知识 爱潮涌动情暖巴蜀大地 地震可以移动大山,可以断截江流,但是无法动摇人间的至爱。在得知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立即放下了手中忙碌的工作,与局领导班子紧急商讨后,决定以上海局名义,通过上海市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30万元,并广泛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向灾区捐赠。“灾区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24小时之内,筹集近50万元募捐款,凝聚成上海检验检疫人一颗炙热的心。截至笔者发稿时,上海局全局已向灾区捐款300多万元,为受灾群众带去了一份来自上海的暖意。 5月13日早上的第一缕阳光化作了一道爱的光芒,照亮了上海检验检疫局的每一个角落。8点30分,食品检测中心职工拿着第一笔6170元捐款来到了上海局工会。随后的时间里,全局职工更是爱心如潮,慷慨解囊,短短几个小时共捐款17.6万元。爱没有片刻停顿,这笔捐款连同上海局捐款30万元一起,在下午两点送交到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检验检疫局成为上海市各行政机关中第一家送交捐款的单位。“同胞有难,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很多职工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灾区受伤的心灵撑起希望的天空。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上海局的许多老同志在局里捐完款,又纷纷到社区参加捐款活动。离休老同志夏昭明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就委托老伴再通过社区向灾区捐款500元。有的老同志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还有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在为灾区捐款时一次就捐了500元、1000元甚至2000元。陆源同志得悉灾区的受灾情况后,赶到红十字会悄然捐了一万元。老同志们说:“我们年纪大了,不能到灾区去抗灾,只有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支援灾区,愿灾区的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悲壮场景触动着大家的心灵。上海局的共产党员再次行动起来,他们纷纷要求交纳特殊党费,为灾区人民送上一分温暖。领导的示范,就是无声的召唤。局党组成员人人交纳千元以上大额党费,带动所有党员伸出温暖的双手。截止到6月2日,由700多名党员捐出的364779元“特殊党费”已汇入党中央组织部的专用账户。 无边的爱意不断地涌向灾区。5月22日,已经几天几夜没好好休息的徐金记局长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还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当得知四川灾区急需交通运输工具和御寒用品的消息后,他立刻下令紧急捐赠两辆中型客车和200条棉被、防潮垫、食品、药品等急需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灾区。汽车满载着上海检验检疫人的真情,日夜兼程驶向灾区,这些物资在到达灾区的当天就被用于抗震救灾。 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也会变成爱的海洋;再大的苦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可以承担。2008年的儿童节,绵竹市遵道学校的学生们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一份特殊礼物。500个书包,近600公斤的文具、衣物、图书,是上海检验检疫职工子女的拳拳心意。当灾区的孩子们接过这些捐赠物资后,他们欢畅地笑了。他们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有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正在关心着他们。这些礼物,让他们暂时忘却了灾难带来的痛楚。 奋战汶川防疫情于未然 5月19日,在山河齐鸣、举国默哀的庄严时刻,徐金记局长发出了组织志愿者队伍投入灾区卫生防疫消毒的动员令,号召大家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战略部署,踊跃报名参加光荣的志愿者队伍。 心系灾区,情系人民的上海检验检疫干部职工,视人民利益重于泰山,纷纷求战,激情涌动。决心书、请战书、倡议书、请愿书雪片似的飞到各级领导的面前。“让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我到同胞最需要的地方去”······洋山局局长朱金福、机场局局长朱伟祖、金山局局长王理平、保健中心主任朱锦德等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一次次向上海局领导请缨。短短一天时间里,志愿者报名达732人。关键时刻大家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为志愿者队伍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6月2日上午,徐金记局长走到即将出发的上海卫生防疫队队员面前,将一面鲜红的队旗授予了队长李平。“你们肩负着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殷切期望,肩负着全局干部职工的重托,希望你们发扬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辱使命,为抗震防疫作出检验检疫人应有的贡献。”随后,徐金记局长与队员们一一握手,并且反复叮嘱队员们要注意安全,“你们去一线,我的心也跟着一块儿去了”。队员们说:“徐金记局长的手握得很重,带着一丝激动,似乎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为救灾防疫的最后胜利竭尽全力,奋力拼搏。” 当日,上海卫生防疫队就抵达了擂鼓镇。擂鼓镇是重灾区,全镇一片废墟。队员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6个人住一顶不足15平方米的帐篷,除了床铺和物资行李外,几乎没有转身的地方。断电是家常便饭,用水要从远处提。每天温差20多摄氏度,白天帐篷里气温能达到42摄氏度,一把扇子是全队唯一的降温工具。晚上盖一床被子还觉得冷,而且异常潮湿。没地方洗澡,厕所用木头临时搭成。为了防病,队里规定所有队员必须吃大蒜,吃着甜菜长大的江南人哪里尝试过这样的辣,但为了第二天继续战斗,他们必须忍受这一切。巨大的消耗迫使队员想办法补充体力,平时每餐只能吃一碗饭的队员殷波一天晚上吃了十个馒头。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从来没有一个队员有过一句抱怨。因为他们都知道,在灾区的每一分钟都是责任的体现,这种责任就是能够吃得起大苦,耐得住大劳,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地工作。 要深入各村消毒杀虫,大部分村寨是汽车开不进去的,只有靠两条腿走。乡村供水系统大多已损坏。队员们背负着60多斤的喷雾器和药物,跋涉在崎岖的山路间。为了做好防护,他们必须用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将周身严密保护。在高温下,通常一桶药喷完,衣服就被汗水湿透,护目镜被汗水蒙住。所有的喷洒全部在瓦砾、断墙、带钉子的木条之间进行。遇有动物尸体时,即使戴着厚厚的口罩也无法阻止恶臭钻进鼻孔。队员们咬着牙坚持喷了一桶又一桶消毒药品。有其他队员要从体弱的袁平肩上抢过喷雾器,袁平近乎哀求地说:“你们再让我喷一桶吧,这样我才能心安一些。”6月5日,恰逢队员曹敏生日,没有蜡烛、蛋糕,甚至一碗像样的面条也没有,他说:“今天我就多喷几桶,算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在喷洒完后,队员们常常听见老百姓向他们说“谢谢”,此时无比的自豪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因为这是检验检疫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忠于诺言,忠于使命。 在灾区的日子里,危险无处不在。一路上,悬崖、泥石不断地威胁着来往的车辆。唐家山堰塞湖离他们就10公里,但是没有一名队员退缩。有人问队长李平:你已经是处级干部,还有腰肌劳损,而且在抗击非典中荣立过一等功,为什么还要去这么危险的地方?李平说:“这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没有个人的得失,没有职位的高低,没有终止的时间,没有危险可以吓阻,这种责任是一名党员对党永远的忠诚。” 当见到那些失去家园的孩子时,队员们立刻掏出随身带的所有吃的和穿的。章琪送完了十几包牛肉干,而自己没有吃一块。他们把自己的衣服捐献给北川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而自己几天没有衣服换。有一天下午下大暴雨不能出去作业,队员陈建宁找来些面粉,做了500多个馒头,全部送给了周围的乡亲。每到一处消毒,队员田桢干都要取水样回来作水质化验。他说,“地震已经给四川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我绝不允许疫情再次伤害他们。”第一阶段,上海局卫生防疫队共消毒杀虫面积74759平方米、动物尸体50多具、猪圈近百个,清除蚊蝇孳生地389处,发放资料310份,处理粪坑115个,使用杀虫剂1995公斤、消毒剂2881公斤。在非常态的工作环境中,上海局防疫队员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向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绿色通道托起生的希望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抗震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送往灾区。晚到灾区一分钟,一支生命的烛光或许就会因此而黯淡。徐金记局长在第一时间研究部署了援助灾区的措施和计划,要求立即开辟绿色通道,一旦有用于救灾的国际援助物资入境,必须第一时间办理报检手续,第一时间检验检疫,第一时间放行通关,确保救灾物资和装备及时送达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上海检验检疫局坚决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精神,全力以赴。上海局所有报检窗口均设立了救灾物资专用绿色通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进口地震救灾物资的快速检验放行。截至6月20日,上海口岸已接收国际援赠物资75批,主要是帐篷、被褥、食品、救护用品、消防工具等受灾群众和灾区重建的急需物资。其中,用于救治受灾群众因挤压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装置共计699台。目前,所有国际援赠物资都已经通过现场检疫查验合格放行,顺利入境运往灾区。 随着救援工作的继续,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病人数量急剧增加,灾区医院的治疗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