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店村位于丰县首羡镇最西北部,全村人口1880人,耕地面积3280亩,以种植棉花、大蒜、洋葱等经济作物为主,共有贫困户105户,其中有劳动能力的66户,为江苏省级经济薄弱村。2008年以来,江苏省质监局协调资金215万元,落实项目30多个,帮助该村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该村被省扶贫办评为2008年脱贫攻坚先进村。据了解,江苏省质监局着重采取了“五个一”帮扶措施。
一是定好一个村级规划。围绕薄弱村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该村理清发展思路,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力求实效”原则,制定完善村级发展和建设规划。
二是建设一片高效农业。利用整村推进资金20万元,帮助建设500亩洋葱标准化生产示范方,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方式,取得高产高效,亩产洋葱增收2500至3300元。利用省奖补资金24万元,调整土地50亩,建设设施大棚66个,贫困农户每户一栋,实施合同生产,对贫困户免费发放2至3亩洋葱种子,每户实现收益1至1.5万元。帮助注册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市级“四有”标准配套相关设备,及时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服务。
三是完善一个服务中心。投入20万元,按照“环境改善、管理规范、方便群众、保障运转”要求,建成400多平方米沙河店村综合服务中心,达到了“五室两市一场”标准。“五室”,有综合办公室、综合会议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两市”,有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一场”,有村民文体活动场所。投入5万元,帮助购买办公桌椅、会议桌、资料柜、电脑、广播器材、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等设备,并对服务中心周围环境进行了绿化。
四是引进一个加工企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投入25万元,帮助该村在原村部基础上,建设占地4亩、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出租经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帮助招商引资,引进实木门加工企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万元,年产实木门1万套,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厂房租赁期为10年,每年支付村厂房租金3万元,可吸纳50多名当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五是解决一批民生问题。第一,解决饮水问题。丰县是全国高氟区,由于长期饮用高氟井水,许多农民患了氟斑牙病和氟骨病。经多方协调,由县水利局立项,按照“财政投入一点、后方单位援助一点、村委会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思路,县财政投资70万元铺设主管道8800米、支管道14600米,省质监局投入1.5万元购买水表,村委会从加工厂集体经济收入中对每户补贴20元,实施通自来水工程。工程已基本完工,该村1880人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第二,实施厕所改造。为优化卫生环境,经争取,投入11万元进行厕所改造。其中,每户出资100元购买黄沙、水泥,财政补助300元购买水箱、管道。已有280户完成改厕任务,用上了卫生干净的厕所。第三,修建村组道路。利用整村推进资金20万元、交通扶贫资金10万元,修筑水泥路1800米、砂石路1900米,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并统一刷白,既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又保持了村容整洁。(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