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始终安全高质
13家中央媒体采访广东局监管情况
本报讯(记者 陈 滟) 11月14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国际商报》、《中国国门时报》等13家新闻媒体组成的“千里追踪供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宣传活动”记者团赶赴广东,对广东检验检疫局供港澳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
记者团一行先后到广州市番禺区洋毅畜牧有限公司及佛山市顺德区国通安全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供港澳水产品中转中心现场采访,参观了解了供港活禽的饲料供应、养鸡设备、商品鸡饲养、鸡舍建造等环节,及供港塘鱼的“一站式”通关情况。
广东一直是港澳农产品尤其是鲜活食品、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广东局辖区(广东省除深圳、珠海特区)供香港、澳门的食品、农产品日均上百个品种、1000多吨,占内地供港澳总量近80%。在辖区供港澳食品、农产品量大、面广、监管任务重、敏感度高,受媒体关注程度高、政治压力大的情况下,广东局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建立健全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狠抓源头治理,创新监管手段,严格检验监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形成了保障供港澳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始终保证了供港澳食品农产品的安全、高质、足量和顺畅供应。其中,对供港活禽从2001年开始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到2007年引入电子监管新模式,实现了从“种苗-饲料-免疫-用药-检验检疫-出口监装”等的全过程监管。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团一行深入鸡舍、药房、塘鱼中转养殖池,追踪采访企业负责人,番禺、顺德局监管负责人及一线检验检疫人员。通过现场采访,记者团对检验检疫部门长期以来在供港澳食品、农产品把关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致认为,通过如此严格、科学的把关,供港澳食品、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完全有保证。
《中国国门时报》